現代社會,商場如戰場,競爭非常激烈。如果一個企業墨守成規,不思進取。不開新產品,不拓展新客戶,遲早有一天就會倒閉關門。
影像行業的巨頭——伊士曼.柯達。固執地堅守自己的膠卷行業,不發展數碼影像行業,然后就一蹶不振,于2012年1月19日在美國紐約申請破產保護。
1976年,伊士曼.柯達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,并將此技術用于般天領域。
1991年,伊士曼.柯達就開發出了13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。
這兩條說明了伊士曼.柯達是曾經數碼相機行業技術的發明者和領導者。柯達為什么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中沒有繼續發展數碼相機呢。首先是早期膠卷行業的壟斷地位,給柯達還來了豐厚的利潤,讓高層們覺得很滿足,數碼相機以后再發展。其次,高層領導保守的作法,對于新興數碼影像行業,不夠重視,盲目樂觀的堅持自己的膠卷行業。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,傳統照片沖洗行業,也是在一家家的關門,取而代之的是數碼相機和多媒體電腦的組合。大家可以不必沖洗照片,只要把拍下來的照片,與電腦連接就可以打開來欣賞了。通過電腦的圖片處理技術,可以隨心所意的處理自己想要的照片效果。柯達的優勢是膠卷方面,傳統膠卷的色彩還原度和色彩逼真度方面遠遠領先于數碼相機,更接近景像原來的色彩,是專業攝影師的最愛。但普通消費者不需要這么高的色彩還原要求,它們喜歡簡便,這些因素倒致了傳統膠卷行業的沒落。
市場是無情的,它不會同情弱者,也不會等待強者。數碼相機的大眾化也是在2000年以后。伊士曼.柯達如果在2000年以后投入一部分資金發展數碼相機行業,以柯達百年老店的形象,以及在全球影像行業的壟斷地位,和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。完全不至于經營得這么狼狽,最后落得個破產保護。以前一提到相機,就是柯達;用的膠卷也是柯達。沖洗的相片用得還是柯達。可見柯達品牌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,是多么的高。柯達沒有跟住市場發展的步伐,一心固守自己的傳統領域,領導層也是頑固派,不思進取。這樣就讓一個龐大的影像帝國慢慢走向衰亡。
柯達的沒落,是給每一個商人的警告,市場競爭猶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東南亞成功企業家南遠舟先生,父輩都是溫州人,南遠舟憑借自己過人的能力,在東南亞闖出了一片天地,現在的南遠舟家族資產超過20億美元,是新加坡有名的富豪。他信奉的人生格言: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。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危機意識,這樣他的企業才能做大做強。
危機就是商機,克服危機,就是贏得商機,就等于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,做為員工。我們也應該要存有危機意識,每一次的危機就是挑戰,敢于接受挑戰,就能獲得成功。
,